韩侂胄在宋宁宗即位期间,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派系斗争,成功将赵汝愚一党排挤出权力中心。早前,赵汝愚联合朝廷中的一些大臣策划了一场政变,推动宋宁宗登上帝位。为了防止朝臣骄傲自大、失去节制,赵汝愚决定提拔大批理学士人进入朝廷,以平衡各方力量。这些理学士人不仅在民间有较高的声望,而且他们通过讲学传播理学,吸引了大量弟子。这些弟子中实盘10倍杠杆app下载,不乏有贵族背景的子弟,甚至不少已经在朝廷任职,形成了一个势力庞大的群体,潜在的政治力量不可小觑。
在赵汝愚、朱熹、彭龟年等理学领袖被韩侂胄清除出朝后,理学弟子们并未善罢甘休,他们纷纷在私底下,甚至公开场合上攻击韩侂胄。面对这样的局面,韩侂胄并未轻视这些人,但鉴于人数众多,无法一一定罪,于是他决定将这些理学士人的力量转化为一种政治打压的手段。他宣布理学为“非法学说”,这些士人不仅失去了学术的地位,甚至被定为“逆党”,并通过宋宁宗模仿北宋的元祐党籍碑制度,制定了《伪学逆党籍》。凡是列入“逆党籍”的人,不仅个人受到限制,连后代也将受到永远无法进入京师、参加科举的制裁。此举从根本上切断了这些理学士人的未来,并让他们深知其余生将无法再登上仕途的高峰。
展开剩余84%这番举动虽然看似极端,但韩侂胄也并非完全不近人情。事实上,他并不是出于对理学的反感,而是因为这些理学士人的攻击声势太过汹涌,迫使他采取了这种极端手段。而理学士人虽然曾借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”的口号高谈阔论,但面对失去前途的现实,很多人都变得缄默不言,一时间,局势悄然发生了变化。
然而,六年之后,韩侂胄向宋宁宗上书,提出废除对理学的禁令,并恢复赵汝愚、朱熹等人的官职。那些曾被列为“逆党”的理学士人,像徐谊等人,也得以恢复原职。韩侂胄此举并非源于惧怕,而是基于他对政治局势的成熟判断——理学士人终究不是单纯的学者,他们背后有强大的社会基础,而自己也不应为了当时的愤怒而走极端,反而应该宽容待人,保持内心的光明。
韩侂胄在政治上的手段非常高明,但他并非无可挑剔。在他强势掌权时,理学士人确实低调行事,然而随着杨皇后和史弥远等人的暗算,韩侂胄被毒死,而理学士人却开始大肆攻击他。在元代编修《宋史》时,理学士人更是将韩侂胄与秦桧并列,作为奸臣加以批判。而真正的奸臣史弥远,却因推动理学的复兴反而受到了肯定,甚至受到理学士人的赞美。这种历史的倒错,使得史学的公正性受到了极大的质疑。
在宋宁宗的支持下,韩侂胄期间不仅恢复了光宗朝被贬的主战派官员,还做出了一些积极的政治决策。例如,辛弃疾被重新任命为绍兴府知府,并兼任浙东安抚使。韩侂胄甚至追封了岳飞为鄂王,重新剥夺了秦桧的权力。在这一系列举措下,韩侂胄开始推动北伐的计划,决心恢复宋朝的江山。
北伐的战略可以分为几个方面:首先是经济上的准备,宋太祖时期建立的封桩库储备了大量的军费,因此资金方面没有问题;其次是军权上的支持,宋宁宗极力支持韩侂胄北伐,使得他容易掌握了平章军国事的大权,统领了整个军政;然而,最大的难题在于人才方面。尽管韩侂胄起复了一些主战派官员,如吴曦、辛弃疾、郭倪等,但整体而言,主战派的力量仍然过于薄弱,才会在之前的政策中受到主和派的压制。
北伐是一个国家生死攸关的大战,恢复国土关乎宋朝的未来,因此,应该是全国上下团结一致的时刻,个人和派系的矛盾不应再成为阻碍。然而,这并非理学士人的想法。韩侂胄尽管希望能通过招揽更多理学士人来凝聚人心,但理学士人却在关键时刻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诉求。他们并未展现出应有的家国情怀,而是选择了更加自私的态度,拒绝为国家出征,甚至直接通过辞职来避免参与北伐。
这种背离了集体目标的行为,导致了北伐进程的严重受阻。尽管辛弃疾和邓友龙等人多次提醒,金朝内部矛盾重重,正是北伐的最佳时机,然而,由于内部的背叛与不合,北伐最终没能如愿展开。
就在宋朝准备出兵时,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却与金朝秘密接触,答应向金国割让四个州,并求得金朝册封为蜀王。在这种情况下,金军在西线得到了内应,东线的战局也因此恶化。宋军在多个战场上接连失利,最终导致北伐计划的彻底破产。
韩侂胄面对这一局面,陷入了极大的政治危机。在北伐失败后,他不得不调整军事指挥人员,试图恢复局势。然而,正当他安排新的军事领导时,他所依赖的丘崈却开始出现问题。丘崈作为辛弃疾的好友,尽管表面上忠于韩侂胄,但他实际上并未完全支持韩侂胄的北伐计划,甚至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不利的选择。
韩侂胄的任命错误,特别是对丘崈的过度信任,最终导致了更为严重的后果。在金国强大的压力下,宋朝的军事战略陷入了混乱,最终不得不面对外交上的巨大压力。
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,韩侂胄的权力逐渐被削弱,内部的分裂和不信任使得他的政治影响力迅速下降。在朝廷的各种斗争中,韩侂胄最终被史弥远和杨皇后联合暗杀,彻底丧失了权力。史弥远与金国的合作,最终促成了对韩侂胄的彻底清算。
虽然金国在处理韩侂胄一事时,态度较为公正,给予他“忠缪侯”的谥号,并将其葬于其祖父韩琦的墓旁,然而,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刻教训仍然留给后人。宋朝的灭亡,并非单一的外部因素造成的,内部的政治斗争与人心的脆弱同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